市場先生觀點:
在看過數據以後會發現,唯一要考慮是否要匯率避險的,只有「非美國地區債券」類的資產。
至於「非美國股市」,有沒有做匯率避險其實沒差、看不出顯著影響。 債券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是股市空頭時期的分散與保護,其中保護效果最佳的目前仍是美國公債,
在前面文中的數據來看,非美國債券無論有沒有避險,其實並沒有辦法在股市不佳時提供比美國公債更好的保護效果,
舉例來說,2008年金融海嘯時,中期公債全年正報酬約+13%,但非美國債券無論是否有避險,報酬則落在-2%左右,雖然相比股市依然只跌很少,但顯然並不是恐慌時市場資金的首選。 那麼,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配置非美國地區債券呢? 是因為單純對美國債券的不信任、擔心違約風險,還是認為美債報酬低落、擔心未來報酬不如以往? 如果是擔心美債報酬低落,那會選擇的是有美元避險的非美國債券,如此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報酬走勢,
如果是不看好美國債券,那也許不避險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一但你擔心的意外發生,美元避險反而是減損價值,不如不避險。
但矛盾在於,以當今世界的經濟組成,如果你連美國公債都不信任,那還有什麼金融資產是可以投資的呢? 我認為投資原本就要承擔風險,不可能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也不該一天到晚想著避險,
問題只在於你可以選擇自己想承擔哪一些風險。
ETF如何進行匯率避險?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市場先生提示:避險一定是有成本和代價的
其實,匯率避險的概念跟我們買保險是很類似的,
如果一個保險告訴你,一年保費是100元,如果發生事故,可以賠償10,000元。
那麼,如果買了保險沒有發生事故,相當於損失了100元,
但如果事故發生了,相當於賺到9,900元。
要不要買這個保險,端看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同樣道理,匯率避險一定比較好嗎?
不一定,它有時讓你少賠多賺,也有時讓你多賠少賺。無論如何,都是犧牲某一些成本,去換取某些好處。
有進行匯率避險真的比較好嗎?比較股市跟債市的表現
匯率避險比較
非美已開發國家股市匯率避險表現
首先我們看非美國已開發國家股市沒避險跟有避險的比較,下圖可以看到在2017年跟2020年時,
受惠於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非美國的貨幣相對強勢),因此沒避險的表現相對有避險好很多(非美國貨幣可以換回更多美元),
但是在其他年度,如果美元是升值的狀態,沒避險表現就比有避險差了。
有匯率避險 整體來說,表現有時較好,有時較差,但是波動會比沒避險小。
新興市場股市匯率避險表現
接著我們看新興市場股市沒避險跟有避險的比較,
從下圖可以看到結論跟已開發國家股市頗為類似,在美元相對新興國家市場貨幣相對貶值的時候,
如2016及2017年,沒有避險的ETF表現較好,
債券的匯率避險表現
最後來看債券的部分,它的資料統計區間較長,有超過15年時間,
可以看到匯率佔報酬率的影響比重非常大,在很多年度,如2005、2013、2015、2018年,
有避險的ETF(下圖紅色柱狀)報酬率是正的,但是沒有避險的ETF(下圖藍色柱狀)報酬率受到美元走強的拖累,報酬率甚至變成負的。
以股市來說,因為股市的波動本來就比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占整體股市波動比例比較低,加上投資股市者本來對風險承受度就比較高,因此投資海外股市是否有避險不是那麼重要。
以債券來說,因為債券本身的報酬率就不高,匯率的波動甚至會把獲利整個吃掉,影響報酬率甚大,加上投資債券者本身就是比較保守或是用來資產配置平衡股市的風險,因此投資海外債券會建議選擇有匯率避險的標的。
資產配置 選擇標的需要做匯率避險嗎?
在市場先生團隊研究匯率避險的效果時,
有看到國際知名的基金公司Vanguard曾經針對這個主題做了一個深入的研究,
用資產配置的角度來探討究竟需不需要做匯率避險,
這個研究我們認為很具有參考價值,以下整理幾個重要的結論。
1. 長期來看,匯率風險對於整體報酬率幾乎沒有影響
2. 短期來看,匯率波動對於股市報酬的影響是大的
下圖是MSCI AC世界指數以不同國家貨幣計價所呈現出的報酬率,
MSCI AC世界指數涵蓋了全球股市的大型股票,但可以看到以不同國家貨幣計價呈現出來的報酬率差異甚大。
3. 匯率對於固定收益資產的波動率影響大
下圖統計不同國家中,固定收益資產(債券)在有匯率避險跟沒匯率避險的波動率差異,
綠色長條圖為避險產生的效果,得到的結論是,匯率影響了固定收益(債券)資產超過2/3的波動率。
4. 匯率對股市波動率的影響相對較小
5. 匯率對短期股市報酬率影響大
下圖是比較MSCI世界指數(美國除外)有進行匯率避險跟沒進行匯率避險的一年報酬率差異。
從以下綠色曲線可以看出有時有避險比較好,有時沒避險比較好,
且有沒有避險差異是很巨大的,差異在正20%~負50%之間。
快速重點整理:該選擇匯率避險的ETF嗎?
- 匯率避險可以減少匯率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 匯率避險對報酬有時比較好、有時比較差,並無絕對影響。但有匯率避險,美元計價時波動會顯著比較小。
- 是否匯率避險,對股市的影響較小,對債市影響較大。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 是否匯率避險,對長期影響很小,對短期影響較大。
- 投資於非美國股市,因為資產原本波動就比較大,短期的匯率波動雖有影響但相較之下有限,有沒有匯率避險其實影響不大。統計顯示,以20年長期來看,匯率對報酬率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 投資非美國地區固定收益資產通常是用來分散股市的風險,對整體資產配置目的是控制波動的效果,因此有做匯率避險時波動會大幅減少,在分散股市風險效果上是比較好的。如果不避險,統計顯示匯率對於固定收益資產波動率影響大,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債券部位所扮演的角色。
市場先生觀點:
在看過數據以後會發現,唯一要考慮是否要匯率避險的,只有「非美國地區債券」類的資產。
至於「非美國股市」,有沒有做匯率避險其實沒差、看不出顯著影響。債券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是股市空頭時期的分散與保護,其中保護效果最佳的目前仍是美國公債,
在前面文中的數據來看,非美國債券無論有沒有避險,其實並沒有辦法在股市不佳時提供比美國公債更好的保護效果,
舉例來說,2008年金融海嘯時,中期公債全年正報酬約+13%,但非美國債券無論是否有避險,報酬則落在-2%左右,雖然相比股市依然只跌很少,但顯然並不是恐慌時市場資金的首選。那麼,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配置非美國地區債券呢?
是因為單純對美國債券的不信任、擔心違約風險,還是認為美債報酬低落、擔心未來報酬不如以往?
如果是擔心美債報酬低落,那會選擇的是有美元避險的非美國債券,如此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報酬走勢,
如果是不看好美國債券,那也許不避險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一但你擔心的意外發生,美元避險反而是減損價值,不如不避險。
但矛盾在於,以當今世界的經濟組成,如果你連美國公債都不信任,那還有什麼金融資產是可以投資的呢?我認為投資原本就要承擔風險,不可能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也不該一天到晚想著避險,
問題只在於你可以選擇自己想承擔哪一些風險。
ETF如何進行匯率避險?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市場先生提示:避險一定是有成本和代價的
其實,匯率避險的概念跟我們買保險是很類似的,
如果一個保險告訴你,一年保費是100元,如果發生事故,可以賠償10,000元。
那麼,如果買了保險沒有發生事故,相當於損失了100元,
但如果事故發生了,相當於賺到9,900元。
要不要買這個保險,端看個人的風險承受度。同樣道理,匯率避險一定比較好嗎?
不一定,它有時讓你少賠多賺,也有時讓你多賠少賺。無論如何,都是犧牲某一些成本,去換取某些好處。
有進行匯率避險真的比較好嗎?比較股市跟債市的表現
匯率避險比較
非美已開發國家股市匯率避險表現
首先我們看非美國已開發國家股市沒避險跟有避險的比較,下圖可以看到在2017年跟2020年時,
受惠於美元相對其他貨幣的貶值(非美國的貨幣相對強勢),因此沒避險的表現相對有避險好很多(非美國貨幣可以換回更多美元),
但是在其他年度,如果美元是升值的狀態,沒避險表現就比有避險差了。
有匯率避險 整體來說,表現有時較好,有時較差,但是波動會比沒避險小。
新興市場股市匯率避險表現
接著我們看新興市場股市沒避險跟有避險的比較,
從下圖可以看到結論跟已開發國家股市頗為類似,在美元相對新興國家市場貨幣相對貶值的時候,
如2016及2017年,沒有避險的ETF表現較好,
債券的匯率避險表現
最後來看債券的部分,它的資料統計區間較長,有超過15年時間,
可以看到匯率佔報酬率的影響比重非常大,在很多年度,如2005、2013、2015、2018年,
有避險的ETF(下圖紅色柱狀)報酬率是正的,但是沒有避險的ETF(下圖藍色柱狀)報酬率受到美元走強的拖累,報酬率甚至變成負的。
以股市來說,因為股市的波動本來就比較大,匯率波動的影響占整體股市波動比例比較低,加上投資股市者本來對風險承受度就比較高,因此投資海外股市是否有避險不是那麼重要。
以債券來說,因為債券本身的報酬率就不高,匯率的波動甚至會把獲利整個吃掉,影響報酬率甚大,加上投資債券者本身就是比較保守或是用來資產配置平衡股市的風險,因此投資海外債券會建議選擇有匯率避險的標的。
資產配置 選擇標的需要做匯率避險嗎?
在市場先生團隊研究匯率避險的效果時,
有看到國際知名的基金公司Vanguard曾經針對這個主題做了一個深入的研究,
用資產配置的角度來探討究竟需不需要做匯率避險,
這個研究我們認為很具有參考價值,以下整理幾個重要的結論。
1. 長期來看,匯率風險對於整體報酬率幾乎沒有影響
2. 短期來看,匯率波動對於股市報酬的影響是大的
下圖是MSCI AC世界指數以不同國家貨幣計價所呈現出的報酬率,
MSCI AC世界指數涵蓋了全球股市的大型股票,但可以看到以不同國家貨幣計價呈現出來的報酬率差異甚大。
3. 匯率對於固定收益資產的波動率影響大
下圖統計不同國家中,固定收益資產(債券)在有匯率避險跟沒匯率避險的波動率差異,
綠色長條圖為避險產生的效果,得到的結論是,匯率影響了固定收益(債券)資產超過2/3的波動率。
4. 匯率對股市波動率的影響相對較小
5. 匯率對短期股市報酬率影響大
下圖是比較MSCI世界指數(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美國除外)有進行匯率避險跟沒進行匯率避險的一年報酬率差異。
從以下綠色曲線可以看出有時有避險比較好,有時沒避險比較好,
且有沒有避險差異是很巨大的,差異在正20%~負50%之間。
快速重點整理:該選擇匯率避險的ETF嗎?
- 匯率避險可以減少匯率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
- 匯率避險對報酬有時比較好、有時比較差,並無絕對影響。但有匯率避險,美元計價時波動會顯著比較小。
- 是否匯率避險,對股市的影響較小,對債市影響較大。
- 是否匯率避險,對長期影響很小,對短期影響較大。
- 投資於非美國股市,因為資產原本波動就比較大,短期的匯率波動雖有影響但相較之下有限,有沒有匯率避險其實影響不大。統計顯示,以20年長期來看,匯率對報酬率幾乎是沒有影響的。
- 投資非美國地區固定收益資產通常是用來分散股市的風險,對整體資產配置目的是控制波動的效果,因此有做匯率避險時波動會大幅減少,在分散股市風險效果上是比較好的。如果不避險,統計顯示匯率對於固定收益資產波動率影響大,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到債券部位所扮演的角色。
市場先生觀點:
在看過數據以後會發現,唯一要考慮是否要匯率避險的,只有「非美國地區債券」類的資產。
至於「非美國股市」,有沒有做匯率避險其實沒差、看不出顯著影響。債券在資產配置中的角色,是股市空頭時期的分散與保護,其中保護效果最佳的目前仍是美國公債,
在前面文中的數據來看,非美國債券無論有沒有避險,其實並沒有辦法在股市不佳時提供比美國公債更好的保護效果,
舉例來說,2008年金融海嘯時,中期公債全年正報酬約+13%,但非美國債券無論是否有避險,報酬則落在-2%左右,雖然相比股市依然只跌很少,但顯然並不是恐慌時市場資金的首選。那麼,可以再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配置非美國地區債券呢?
是因為單純對美國債券的不信任、擔心違約風險,還是認為美債報酬低落、擔心未來報酬不如以往?
如果是擔心美債報酬低落,那會選擇的是有美元避險的非美國債券,如此可以得到相對穩定的報酬走勢,
如果是不看好美國債券,那也許不避險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一但你擔心的意外發生,美元避險反而是減損價值,不如不避險。
但矛盾在於,以當今世界的經濟組成,如果你連美國公債都不信任,那還有什麼金融資產是可以投資的呢?我認為投資原本就要承擔風險,不可能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也不該一天到晚想著避險,
問題只在於你可以選擇自己想承擔哪一些風險。
基金的計價幣別/避險級別是什麼?避險級別會影響投資成果嗎?
Q:基金有很多計價幣別,該買哪一檔基金?
A:買哪一檔對你結果都一樣,通常是買主級別基金。這些基金只是報表上換算成不同匯率顯示而已。
Q:台灣人看到一檔基金有很多計價幣別,跟我們的關係是?
A:選任何計價幣別,最終投資報酬率都一樣(都只受台幣與投資區域貨幣匯率影響),計價幣別只影響報表上的報酬率,但不影響你實際報酬率。
Q:我對未來歐元變化有看法,我應該選歐元計價基金來研究?
A:不,歐元匯率變化並不影響歐元計價基金實際成果,只有投資標的於歐洲區的基金,或是歐元避險的基金,匯率才有影響。
避險級別:影響投資時匯率、利率
一檔基金如果有避險,投資成果就會受到避險國「匯率」與「利率」影響。
例如: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一檔投資美國債券的基金(澳幣避險),
這時台灣人最終的報酬率,跟台幣與澳幣匯率、澳幣利率影響。(反而會跟美元無關)
避險級別是怎麼運作的?
舉個例子:
以台灣人投資「聯博-美國收益基金」為例,
分別投資「主級別」以及「南非幣避險級別」做比較。
1. 一般狀況:
聯博-美國收益基金(美金計價)投資流程如下:
1. 申購》台幣–>換成美金–>買美國債券
2. 贖回》賣出美國債券–>換回台幣–>台幣入帳
成果影響因素 = 美債投資績效 + 匯率避險有比較好嗎? 台幣美元匯率
2. 避險級別的狀況:
聯博-美國收益基金(南非幣避險)投資流程如下:
1. 申購+避險》台幣–>換成南非幣–>買南非短期債券(根據當地利率得到利息)–>借入美金(根據美國當地利率付出利息)–>用借入的美金買美國債券
2. 贖回+結束避險》 賣出美國債券–>還美國借款–>賣出南非短期債券–>南非幣換回台幣–>台幣入帳
成果影響因素 = 美債投資績效 + 台幣南非幣匯率 + 美國南非利差
利差的影響,是看兩國(投資國、避險國)的利率高低
避險的流程通常是用外匯工具可以直接完成
用外匯工具,就可以直接買賣貨幣對,例如(南非幣對美金 ZARUSD),
一般這些都是用外匯工具操作,很少直接自己借款、自己買當地債,
而這些外匯工具除了匯率變化,就會自動幫你把利率高低差算進去,
例如你買ZARUSD貨幣對,它就能幫你借入美元,並投資於南非幣取得當地高利率。
如果你有能力評估匯率方向,想賺取利差其實不一定要透過基金,
一般透過外匯交易商就可以直接買賣貨幣對,
要注意的是,運用外匯工具也會槓桿的成本產生,
因為過程其實就是類似借款在投資,投資務必要注意風險。
小結:選有避險級別的基金,可以多賺到一些利息?有比較好嗎?
當然許多人會想,這利差看起來很像是免費的午餐,套利賺4%,
這也是許多基金能夠承諾高配息率的由來,
但其實過程匯率風險通常也很大,
這些高利率國家(通常不穩定)如果貨幣快速貶值,投資成果也會受到大幅影響。
可閱讀:基金投資小心賺了利息、賠了匯差?
台灣人投資報酬影響因素 = 主級別基金投資績效 + 台幣/避險國匯率 + 投資國/避險國利率差
快速總結:匯率到底怎麼影響基金投資成果?
1. 一般的基金:報酬率受投資地區貨幣的匯率變化影響
2. 不同計價幣別的基金功用:
主級別:可以看到原始投資的成效,用來評估好壞
新台幣計價:可以看到投資成效+台幣匯率影響
其他計價幣別:都跟我們無關
3. 避險級別的基金:報酬率受避險國貨幣的匯率變化,以及投資地和避險國的利率差影響。(反而和投資地區貨幣匯率變化無關)
除了基金以外,
一些海外的投資產品(債券或外幣定存)也常常宣稱有較高的配息率,
假設你有能力避開匯率風險,那的確中間的高低利差就是多賺的。
避險基金/對沖基金是什麼?怎麼買?最完整的對沖基金投資指南
從中可以觀察到,
- 在2000年後,避險基金指數並沒有受到網路泡沫影響,因此這段時間也持續創造正報酬,績效遠遠領先股票市場。
- 在2008年時,股票市場從高點到低點約下跌50%,避險基金指數從高點到低點下跌則是在25%以內。
- 在2009年以後,股票市場呈現大多頭,到2019年為止10年多上漲約350%,但避險基金指數則是僅上漲90%,原因是最近10年美國的大型股真的太強。
這裡有3個概念很重要:
所謂小波動下盡可能拉高報酬,也就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的概念,
因此所謂好的基金,許多時候並不是指報酬高或戰勝大盤,而是它能在很有限的波動下創造好報酬率。
可閱讀:什麼是夏普比率(sharpe ra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