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结合指标怎么看
随机指数(STC)
随机指数也称为KD线,它衡量收盘价在最高价,最低价区间所占的位置,以判断趋势,及进出市场点。随机指数坐标在0-100比例范围内。K线表示收盘价与一定时间内最高价,最低价的百分比,例如,20表明价格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的20%位置。D轴则平均了K轴。
随机指数(KD线)的具体数学公式比较复杂,但其应用却相对简单,直观。随机指数可以帮助我们:
判断趋势:
指标为80以上表示强劲的上升趋势,市场处于所谓的“超买状态”;如果指标在20以下则为一强劲的下降趋势,市场就处于所谓“超卖状态”。
判断买卖信号:
1.K线高於D线,但於超买区内向下跌破D线,为卖出讯号(死叉)
2.K线低於D线,但於超卖区内向上突破D线,为买进讯号(金叉)
3.K、D线在高价区连续出现两次以上交叉,为卖出讯号
4.Macd 均线 K、D线在低价区连续出现两次以上交叉,为买进讯号
5.K、D线与价走势背离时,为反转讯号
保利加通道(Bull)
保利加通道是由保利加博士发明的一个由标准差来判断市场阻力位/支撑位的方法。
通道由三条线组成。中线为其一简单移动平均线,通常为20天简单均线。通道顶为20天平均线加2倍标准差,通道底则为20天平均线减2倍标准差。
如果价格在移动平均值的上部表明宜“卖出”,反之,如果在变动平均值的下方,则宜“买进”。
交易者经常使用保利加通道洞察价格突变、捕捉趋势变化、辨别潜在的支持/阻力位及通过波幅的拓宽及缩窄寻获突破位。
第一个:MACD指标
MACD是根据移动平均线较易掌握趋势变动的方向之优点所发展出来的,它是利用二条不同速度(一条变动的速率快──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另一条较慢──长期的移动平均线)的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来计算二者之间的差离状况(DIF)作为研判行情的基础,然后再求取其DIF之9日平滑移动平均线,即MACD线。MACD实际就是运用快速与慢速移动平均线聚合与分离的征兆,来研判买进与卖进的时机和讯号。
(1)MACD的基本运用方法:
MACD在应用上,是以12日为快速移动平均线(12日EMA),而以26日为慢速移动平均线(26日EMA),首先计算出此两条移动平均线数值,再计算出两者数值间的差离值,即差离值(DIF)=12日EMA-26日EMA。然后根据此差离值,计算9日EMA值(即为MACD值);将DIF与MACD值分别绘出线条,然后依“交错分析法”分析,当DIF线向上突破MACD平滑线即为涨势确认之点,也就是买入讯号。反之,当DIF线向下跌破MACD平滑线时,即为跌势确认之点,也就是卖出讯号。
(2)应用法则:
①DIF和MACD在0以上,大势属多头市场。
②DIF向上突破MACD时,可作买;若DIF向下跌破MACD时,只可作原单的平仓,不可新卖单进场。
③DIF和MACD在0以下,大势属空头市场。
④DIF向下跌破MACD时,可作卖;若DIF向上突破MACD时,只可作原单的平仓,不可新买单进场。
⑤高档二次向下交叉大跌,低档二次向上交叉大涨。
第二个:DMA指标
DMA指标利用两条不同期间的平均线,计算差值之后,再除以基期天数。它是两条基期不同平均线的差值,由于其是将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进行了协调,也就是说它滤去了短期的随机变化和长期的迟缓滞后,使得其数值能更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股价趋势。故它是一种反映趋势的指标
应用法则:
①DMA是两条基期不同平均线差值。实线向上交叉虚线,买进。
②实线向下交叉虚线,卖出。
③DMA 也可观察与股价的背离。
第三个:EXPMA指标
EXPMA 译为指数平均数,修正移动平均线较股价落后的缺点,本指标随股价波动反应快速,用法与移动平均线相同
第四个:TRIX指标
TRIX(Triple Exponentially Smoothed Moving Average)中文名称:三重指数平滑移动平均,长线操作时采用本指标的讯号,可以过滤掉一些短期波动的干扰,避免交易次数过于频繁,造成部分无利润的买卖,及手续费的损失。本指标是一项超长周期的指标,长时间按照本指标讯号交易,获利百分比大于损失百分比,利润相当可观
应用法则:
①盘整行情本指标不适用。
②TRIX向上交叉其MA线,买进。
③TRIX向下交叉其MA线,卖出。
④TRIX与股价产生背离时,应注意随时会反转。
⑤TRIX是一种三重指数平滑平均线。
第五个:VR指标
成交量比率(简称VR),是一项通过分析股价上升日成交额(或成交量,下同)与股价下降日成交额比值,从而掌握市场买卖气势的中期技术指标。主要用于个股分析,其理论基础是“量价同步”及“量须先予价”,以成交量的变化确认低价和高价,从而确定买卖时法。
(1)计算公式
VR=N日内上升日成交额总和/N日内下降日成交额总和
其中:N日为设定参数,一般设为26日
(2)应用法则:
①VR下跌至40% 以下时,市场极易形成底部。
②VR值一般分布在150%左右最多,一旦越过250%,市场极容易产生一段多头行情。
③VR超过450%以上,应有高档危机意识,随时注意反转之可能,可配合CR及PSY使用。
④VR的运用在寻找底部时较可靠,确认头部时,宜多配合其他指标使用。
Macd 均线
多①:均线差发出了较为稳固的看多信号,但随机的价格走势表明这一信号的方向是错误的,而MACD指标很快到达极大值,即发出看空信号,如果仅靠均线差则损失会迅速扩大,MACD指标实现了这一多单的止损。
空①:这一信号的开仓位置实际上仍处于均线差的底部,因此做多更为合适,但由于均线差在底部形成双峰形态,使策略误认为出现了做空信号,而下一次MACD的平空信号会更加滞后,因此形成加大亏损。
空②:这一信号的发出判断基本是准确的,但由于均线的滞后性,导致遇到行情快速变化的时候,信号迟滞一根均线也会使策略由盈利转向亏损。
多②、多③:其实很明显这两者属于同一个信号,MACD在局部凸起中出现双峰,使得策略提前平仓,又在凸起鞍部发出又一个看多信号,致使策略由盈转亏。
空③:这一信号判断错误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均线差极大值较实际价格走势由多转空较为滞后,错失最佳的入场机会,在捕捉小幅震荡的时候容易出现亏损。
多④:这一看多信号很好的描述了策略的理想状态,当趋势反转基本成型的时候,在均线交叉之前入场,在MACD极大值出现时平仓,获取相比常规均线策略更大的利润。
那么对以上7个信号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导致错误信号的原因有一下3点:(1) 双峰结构出现时,鞍部结束时发出的错误信号,后称为“鞍部错误”; (2) 行情快速变化时,平仓信号迟滞引起由盈转亏; (3) 捕捉小幅震荡时,开仓信号迟滞引起由盈转亏。在这三个原因当中,后两者由于往往代表了短时的小幅亏损,因此如何解决鞍部错误信号更为首要。
macd经典用法
个人感觉是macd更准,首先macd是EMA算出来的,EMA(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指数平均数指标。也叫EXPMA指标,它也是一种趋向类指标,指数平均数指标是以指数式递减加权的移动平均。就是越近的股价加权越重,更倾向于近日的影响
然后两条更体现近日的均线的差值
12日EMA的计算:
EMA(12) = 前一日EMA(12) X 11/13 + 今日收盘价 Macd 均线 X 2/13
26日EMA的计算:
EMA(26) = 前一日EMA(26) X 25/27 Macd 均线 + 今日收盘价 X Macd 均线 2/27
差离值(DIF)的计算:
DIF = EMA(12) - EMA(26) 。
根据差离值计算其9日的EMA,即离差平均值,是所求的DEA值。为了不与指标原名相混淆,此值又名DEA或DEM。
今日DEA = (前一日DEA X 8/10 + 今日DIF X 2/10)
从这里看出来了dif线是macd的研究主体,dea是dif的平滑
dif是两个ema的差值
这个过程就像是导数的导数,往往通过导数的变化判断,所以往往会有趋势判段的作用
均线的话就是个函数,而且是平均权重的函数,信息少一点,但是有经验的人其实通过均线也能得出MACD所给出的信息,这时候EMA可能更好点或者说反应灵敏但是无效信号多一些。
综合来看,其实macd对于新手更好,对于老手(总在研究思考的炒股的人)来说差不多
问题在于,抓到一个客观成功概率比较高的操作策略,然后通过持续有反馈的操作提高胜率才是真正关键
MACD指标的原理与应用-股票指标
2022-08-23 06:09:21 股旁网 指标君
一、指标与k线的关系
指标,一般是通过过滤K线的杂波,捕捉其主要运行方向。
指标与K线的关系,可以分为四种。以上涨为例:
(1)同步:K线上涨,指标上涨。
(2)背离:K线上涨创新高,指标上涨不创新高
不创新高是指,ABCD四点形成N字结构,D点小于B点。
(3)钝化:K线上涨,指标盘整。
钝化,是指变化迟钝。K线的变化范围一般为无限区间,[0,+∞],震荡类指标的变化范围一般为有限区间,[-1,1]或[-100,100]. 等等。K线生成指标,是从大区间映射到小区间。
所以,当K线大幅度变化时,由于是从大区间映射到小区间,指标这时变化较小,所以显得迟钝,表现为“钝化”。
(4)盘调:K线盘整,指标回调(这里对应指标下跌)。
“盘调”是自创名词,因为一直没想出更好的表达方式,大家理解意思就行。
K线与指标一同上涨,一段时间后,震荡类指标需要回调。这时,K线就停下来进行盘整,等待震荡类指标回调完成后,再一起同步上涨。 Macd 均线
比如:两个人A和B一同赶路,一段时间后,体力差的人B需要休息调整。这时,体力好的人A就停下来,等待体力差的人B休息调整完成后,A和B再一起同步前进。
二、macd原理揭秘
MacD是1979年,由美国的艾培尔(Gerald Appel)和希斯勒(W•Fredrick Hischer)所提出来的。
(一)公式解读
maCD指标公式如下:
DIF:EMA(CLOSE,12)-EMA(CLOSE,Macd 均线 26);
DEA:EMA(DIF,9);
MACD:(DIF-DEA)*2,COLORstICK;
(或者 BAR:(DIF-DEA)*2,COLORSTICK; 因为整个指标取名MACD,为防止混淆,可以把柱子叫做BAR)
公式很简单,关键是要理解公式背后的思路。思路分析如下:
1、先对杂乱的K线进行均值处理,求得12日均线、26日均线。均线的优点是比较稳定,但缺点是比较滞后。
2、那么如何改进缺点呢?对两根均线进行差值处理,求得均线差DIF。
均线差可以快速地反映两根均线的相互关系,均线差具有又稳又快的特点。
3、再次重复上述1、2过程。
(1)对DIF进行均值处理,求得DIF、DEA。
DIF可以看做是DIF自身的1日均线,DEA是DIF的9日均线。
(2)对DIF、DEA进行差值处理,求得均线差BAR,即柱子。
整个过程如图2-1所示:
小结
MACD指标:先计算12日均线、26日均线的差值,即DIF;再计算DIF、DEA(DIF的9日均线)的差值,即柱子。其实就是:“‘均线差’的‘均线差’”(进行了2次求稳求快处理)。
与杂乱的K线相比,MACD指标的柱子形态稳定、不滞后,具有又稳又快的特点。许多人认为指标滞后,大多是基于“指标来源于K线、必然滞后”的简单推断,带有想当然的成分。
(二)原理拓展
既然柱子形态具有又稳又快的特点,那么如何利用呢?方法就是:
利用稳定快速的柱子变化,反推稳定快速的DIF变化,再反推杂乱的K线变化。
整个过程如图2-2-1所示:
以上涨为例:K线处于上升通道,短期12日均线、长期26日均线呈多头排列,12日均线在上、26日均线在下。
1、DIF一旦开始变大,因为稳定,DIF还将继续变大,说明12、26日均线的距离差将继续变大,呈稳定的发散状态。
因为长期26日均线比较稳定,仍会继续向上,为了保证稳定的发散状态,短期12日均线只能加速向上,即K线上涨。
其实,就是指标与K线的同步关系:K线上涨,指标DIF上涨。
2、DIF一旦开始变小,因为稳定,DIF还将继续变小,说明12日、26日均线的距离差将继续变小,呈稳定的收敛状态。
因为长期26日均线比较稳定,仍会继续向上,为了保证稳定的收敛状态,则:
(1)要么短期12均线掉头向下(即K线下跌),迎向26日均线汇合
(2)要么短期12均线原地走平(即K线盘整),等待26日均线上来
其实,就是指标与K线的两种关系:
(1)同步:K线下跌,指标DIF下跌
(2)盘调:K线盘整,指标DIF下跌
小结
MACD指标被称为“指标之王”,必然有其独到之处。MACD全称: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 Divergence,意思是“均线的收敛/发散”,说明MACD指标主要是反映均线的收敛、发散的,所以也可把它称为“聚散指标”。MACD的应用一定要围绕“聚散”二字。
三、MACD具体应用
围绕“聚散”,这里主要讨论MACD指标的柱子。(其他同理)
有四个典型的柱子:缩头棒、抽脚棒、杀多棒、轧空棒。
1、缩头棒
为了简单,这里把杀多点、加码点的柱子一并叫做杀多棒。
杀多棒出现,说明DIF、DEA的距离差将变大,进而12日、26日均线的距离差DIF将变大,K线即将下跌。杀多棒与K线呈同步关系。
4、轧空棒
为了简单,这里把轧空点、加码点的柱子一并叫做轧空棒。
轧空棒出现,说明DIF、DEA的距离差将变大,进而12日、26日均线的距离差DIF将变大,K线即将上涨。轧空棒与K线呈同步关系。
小结
缩头棒:K线下跌或盘整
抽脚棒:K线上涨或盘整
杀多棒:K线下跌
轧空棒:K线上涨
所以,杀多棒、轧空棒是比较稳定的,缩头棒、抽脚棒会碰上盘整的情况,可能小亏手续费,有些遗憾。如何过滤掉盘整呢?下节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