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汇交易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毕马威:2022年上半年中国股权投资动态(附下载)

今年上半年多地散发疫情、国内经济复苏不牢固,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 PE/VC 投资市场遇冷。从投资数量来看,上半年 PE/VC 市场总投资数量为 3,610 笔,较去年同期下降 21% 。从投资规模来看,上半年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PE/VC 市场总投资规模为 646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 6% 。其中,一季度投资金额 417 亿美元,同比上升 10% ;二季度投资金额 229 亿美元,同比下降 26% 。随着疫情防控总体向好,经济步入修复通道, 6 月投资改善,环比增加 62% 。

投资呈现投早、投小特点,投资机构更具关注长期价值的实现。从投资轮次分布来看,上半年种子轮、天使轮和 A 轮等早期投资数量显著增加,投资笔数占投资总量的 68% ,同比上升 17 个百分点。从不同轮次的投资金额来看,种子轮、天使轮、 A 轮等早期投资金额同比上升,其中种子和天使轮投资金额 39 亿美元,同比上升 102% ; A 轮投资额 200 亿美元,同比上升 6% 。

投资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今年上半年投资金额前十行业占 PE/VC 投资市场的比重为 92% ,比 2019 年提升了 13 个百分点。从行业投资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投资规模位居前三的是 IT 及信息化、医疗健康、制造业,分别占比 22% 、 17% 、 12% 。

从地区分布来看,上半年,广东省、北京、上海投资规模稳居全国前三,分别为 97 亿美元、 88 亿美元、 87 亿美元。但是受到疫情、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投资金额下降幅度均超 40% 。与此同时,重庆、安徽由于基数较小等原因,投资金额同比增长数倍。

“ 专精特新 ” 小巨人企业持续在投资市场上受到资本青睐, 2022H1 共有 397 家该类型企业获得不同轮次的投资,而去年全年仅 284 家获投。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芯片 (50 家 ) 、高端制造 (47 家 ) 、机械设备 (41 家 ) 备受资本青睐;从投资金额来看, 1 亿美元及以上企业达 15 家,去年全年仅 14 家。

退出: IPO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成为股权投资主流退出方式, A 股在 IPO 方式退出中达九成

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退出交易数量较同期下降。 2022H1 , PE/VC 退出交易数量 1,404 例,较 2021 年同期下降 44% 。其中一季度发生 821 笔退出交易,同比下降 47% ;二季度发生 583 笔退出交易,同比下降 41% 。

IPO 是股权投资主流退出方式。在 2022H1 全部退出事件中,通过首次公开招募( IPO )方式退出的交易 1,073 例,占比 76% ,通过并购方式退出的交易为 305 例,占比 22% 。对比 2021 年上半年, IPO 与并购占全部退出交易比例分别为 60% 与 37% , IPO 退出占比进一步提高。

A 股是股权投资机构 IPO 退出的主要途径。上半年通过 IPO 实现退出的交易中, A 股占比为 92% ,港股占比为 8% ,受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美股市场监管趋严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没有获投企业在美股市场退出。

企业服务、 IT 及信息化等赛道退出回报率较高。按 IPO 发行价计算的账面退出回报率,企业服务、 IT 及信息化都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是回报率较高的热点赛道。但是退出回报率下降,上半年热门赛道的退出回报率在 1-24 倍间不等,去年为 5-30 倍间不等。

2022 年下半年趋势展望:高端制造、硬科技、清洁能源投资等赛道投资热度不减,投资机构更关注长期价值实现

6 月以来,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措施出台,市场信心不断修复, 6 月投融资市场出现反弹。随着宏观经济不断修复,下半年投融资市场有望持续回暖,以下几大趋势值得关注:

巨大市场潜力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使得国际资本持续看好中国。 2022 年以来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叠加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给创投市场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巨大潜力、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以及快速崛起的中产阶级都使得外资私募基金仍然看好中国市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继 2020 年我国外商投资法实施以后,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不断对外商投资的相关法规进行修订,多地 QFLP 试点政策相继落地,外资对中国境内企业股权投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资股权投资机构开始布局中国市场。

高端制造、硬科技、清洁能源和 ESG 投资等赛道投资热度不减。高质量发展是 “ 十四五 ” 规划纲要的主线。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双碳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 “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 推动能源革命,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 。中央和地方政府对高端制造业和硬科技企业在资金奖励、税收优惠、融资服务、产业链对接等方面进行支持,引导资金流向这些领域。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高端制造、半导体芯片、包括新能源车和储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等赛道投资活跃。高端制造业和硬科技企业已成为国内企业 IPO 的主体,推动 PE/VC 投资顺利退出。退出渠道畅通进一步吸引更多投资进入,预计下半年上述赛道投资仍然热度不减。

投早、投小趋势益发明显,投资机构更关注长期价值实现。无论是投资轮次数量,还是投资轮次金额,上半年种子轮、天使轮和 A 轮等早期投资显著增加。投资机构愈发倾向于投资早期项目,且单笔投资规模进一步缩小,在政策鼓励 “ 投早、投小、投创新 ” 的大背景下,预期更多初创型中小企业将获得资本助力,缓解早期项目因投资回报不确定而难以融资的窘境,获得更多发展机会。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科创板、创业板的注册制改革,为直接投资提供了更丰富的退出路径,尤其是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提振了投资机构关注创新型中小企业长期价值的信心。

彭博 Bloomberg

From rapid Fed hikes and soaring inflation in the U.S. to the Ukraine crisis and ongoing global pandemic, USD bond investment is navigating an era of unprecedented complexity. As we enter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the second half of 2022, it’s time to pause and reflect on.

美元债投资:新时代,新变局

彭博行业研究年中展望:医药生物科技与保险大健康生态

黑色金属产业链与市场分析

彭博FICC技术分析系列讲座第一讲:基础篇

彭博FICC技术分析系列讲座第二讲:进阶篇

彭博FICC技术分析系列讲座第三讲:全球宏观展望与看图论市

彭博FICC技术分析系列讲座第四讲:彭博图表焦点日

彭博私募基金系列研讨会第二讲:聚焦ESG、供应链及预期数据中的交易信号

Asian Green Bonds Issuance Surged for Greener Future

Green bonds have become a key financial instrument for financing the transition to low-carbon economies. More broadly, ESG, green,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social and sustainability debt issuance cumulatively soared at a record pace to $4 trillion in 2021, with the market.

ESG直通车系列:转型风险评分

彭博中国结构性衍生品论坛

彭博新能源财经2022年《新能源汽车长期市场展望》发布暨线上研讨会: 下一个十年

彭博线上专题分享会: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美式与亚式期权交易及外汇风险管理

彭博私募基金系列研讨会 - 第一场:聚焦定量分析驾驭不确定的市场

中国市场快评:疫后时代全球供应链的困局与走向

一步到位:优化外汇交易流程

拨云见日:BNEF光伏市场线上研讨会

Asian Dollar Bonds: Rising Treasury Yields & Volatility

As inflation remains elevated, central bank belt-tightening is taking Asian markets to task, with regional currencies looking set to remain under pressure against the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dollar in 2Q. With increasing market volatility worldwide and China’s slump ami.

彭博线上论坛:金融风险管理数字化生态

彭博大宗商品云端私享会

ESG直通车第三期:投资者与银行的气候转型策略

独家活动:2022年彭博FRTB线上峰会

ESG直通车第二期: 休戚相关-净零目标与碳抵消

彭博&TPG:可持续发展与投资者关系管理线上论坛

彭博大宗商品云端私享会

ESG直通车第一期:2022年可持续金融市场展望

彭博行业研究:乌克兰危机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俄乌战争下的市场危机分析

将ESG纳入多资产类别(英文研讨会)

ESG分类系统(英文研讨会)

2022中国市场展望

彭博行业研究:2022年全球ESG展望

TD指标创始人Tom DeMark:发布全新工具,再论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大师、TD指标创始人Tom DeMark做客彭博线上研讨会。一直以来,Tom DeMark以其创新指标声名远扬,尤其是用于预测潜在趋势衰竭的时间点和程度的TD序列(TD Sequential)和TD组合(TD Combo)指标。如今,他又再次升级了新的工具,提升用户扫描所有市场细微衰竭程度.

彭博大宗商品云端私享会

China derivativ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asset managers

An increase in equity market volatility and supply chain vulnerability during the pandemic has created a strong demand for safe havens—including China’s derivatives market. With qualified foreign investors now able to participate in financial de.

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机构及零售负责人彭焱:券商资管助力养老金融建设与ESG投资的有机融合

在彭焱看来,ESG理念(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着眼于长投资周期,关系到环境、社会和公司的治理,充分关注企业的长期风险和长期价值,强调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而养老资金同样具备长期和厌恶风险追求低波动的属性,二者高度契合。同时,个人养老金与ESG的有机融合,能够成为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稳定器,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促进ESG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个人养老金和ESG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助益。

历史罕见!今日,两大“顶流”一起放大招:限购!释放什么信号?

图片

而赵枫在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期中报中写道:展望下半年,组合投资仍然面临基本面因素的困扰。散发疫情减弱了经济活动,房 地产行业的快速调整对整个产业链造成较大的冲击,海外控制通胀会带来外需的收缩, 宏观基本面展望仍然较为疲弱。经过两年多的结构分化,估值差异在不同成长预期的行业中表现明显,如果景气行业不能通过超预期增长进一步提升估值,其回报水平已经大幅下降;大部分景气度不佳的行业虽然估值已处于历史较低分位,但如果需求短期难见 起色,投资者需要更长的时间等待盈利和估值的回升。

丘栋荣在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的中报中写道:

具体而言,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来自四个方面:

1、港股中资源能源为代表的价值股、部分互联网股和医药科技成长股。看好的原因有三点: (1)估值便宜。基本面弱现实和流动性压制,港股并未随A股反弹,仅政策缓解的 科技互联网股有所表现,港股整体的估值水平仍处于绝对低位。港股的价值股相比对应 的A股更便宜,同时对应的分红收益率水平更高。而以互联网、科技、医药为代表的成 长股估值便宜,保持相当有吸引力的水平,能很好的符合我们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的选股标准。

港股中最为关注的互联网公司,1)这些公司涉及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粘性极强, 面对的核心需求是不断增长的,这些公司的货币化能力和变现能力将持续提高;2)政策最为敏感的阶段已过,这些公司从政策缓解的关注过渡到回归公司自身价值,聚焦于核心业务领域,坚实的业务壁垒才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未来;3)当前的估值水平处于低位,这些公司扩张放缓,削减非核心业务资本开支,公司的盈利和现金流水平 预期提升,将有助于投资价值的实现。

2、大盘价值股中的金融、地产等。配置逻辑在于:金融板块中的银行,估值基本 利用ESG数据发掘交易信号 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对于潜在风险计入非常悲观的预期。我们看好与制造业产业链相关、 服务于实体经济、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性银行股,这类银行所处区域经济发达、产业结构好、客户相对多元化,且区域范围内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呈现出业务简单稳健,基本面风险较小且相对脱敏房地产风险暴露,估值极低但成长性较高的特征。

3、能源、资源类公司及其下游产能。配置的逻辑主要在于:(1)国内下半年进入 稳增长发力阶段,疫情导致的生产投资消费推迟,将集中于下半年释放,为经济争分夺 秒的进度助力,有望显著抬升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

(2)虽然经济周期和加息背景下 需求端有所松动,但能源、资源类公司延续谨慎策略,资本开支意愿仍严重不足,供给 弹性不足依然是现实状况,相对紧平衡将有利于存量资产价值。疫情、战争、能源等宏 大叙事的影响仍未结束,不确定性高企,一旦供需失衡卷土重来,能源、资源类公司自 下而上来看,仍处于最为有利的位置,估值极低、现金流好、资本开支少、分红收益率 较高、现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高;

(3)中国富煤资源禀赋及政府调控,煤炭单位热值 相比海外油、气的显著优势保持高位,即成本端优势的置信度相当高。而且国内相关下 游行业企业的产能受扰动相比最小,经营的比较优势还在累积,产能双重受益于国内需 求恢复和出海替代。因此,保持电解铝、煤化工等在能源利用上更有优势的公司的配置。

4、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经济复苏与政策共振,叠加 制造业本身在全球范围内确立竞争优势,既有传统制造业优势产能质高价优带来的份额 持续扩张,更有制造业细分龙头企业的迁移迭代,将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等具有技 术工艺壁垒的产品,对应于智能化、电动化、国产化等新需求扩张和新技术应用,其价 值量和渗透率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和质量。因此,广义制造业 中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