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汇交易

调剂外汇供求的交易场所

外汇中的交叉汇率是什么意思

1979—1999:我国外汇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在对外汇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后,重点就全国统一外汇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银行的外汇市场干预及外汇市场交易工具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外汇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五点建议:(1 )加快经常项目强制结售汇制度的改革;(2)稳步推进结售汇头寸限额管理制度的改革; (3)改进人民银行市场干预的操作方式和操作环境;(4)加快远期外汇市场的培育和发展;(5)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 推动外汇市场的长远发展。

从外汇留成制度的实施和外汇调剂市场的产生算起,我国外汇市场已走过了将近20年的历程,特别是自1994年4 月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全国统一外汇市场已运作5年。在此时刻, 系统回顾我国外汇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历程,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努力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外汇调剂市场阶段(1979年8月至1988年8月)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外汇管理体制,企事业单位的一切外汇收入都必须按官方汇率缴售给国家,一切外汇支出都由国家计划统一安排,实际上并不存在外汇市场。为了调动出口创汇积极性,国务院于1979年8 月制定了《出口商品外汇留成试行办法》,决定实行外汇额度留成制。在这一制度实施后,一些企业有留成外汇而暂时闲置,另一些企业急需外汇又无来源,供求的脱节使外汇调剂成为广大企事业单位的迫切要求。于是,国家外汇管理局会同中国银行制定了《调剂外汇暂行办法》,并由中国银行在北京、上海等12个大中城市开始办理外汇调剂业务,我国外汇调剂市场便由此产生。1985年末,深圳和其他经济特区相继设立外汇交易所,促进了我国外汇调剂市场的进一步发展。1988年初,国家外汇管理局下达了《关于外汇调剂的规定》,使外汇调剂范围进一步扩大,调剂价格进一步放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纷纷设立外汇交易中心,在我国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外汇调剂市场体系。在外汇调剂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上海外汇交易中心在交易方式和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使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跨入了外汇调剂公开市场阶段。

外汇调剂公开市场阶段(1988年9月至1993年12月)1988年9月,上海率先成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引起其它省市效仿,深圳等地也相继成立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与外汇调剂市场相比,外汇调剂公开市场实行会员制和资金集中清算,采用竞价成交交易方式,较好地体现了公平、公开和公正的交易原则,对促进外汇资源的合理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与外汇调剂市场相似,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也仍然是外汇市场的初级形式,存在明显缺陷:(1)市场组织体系不合理, 外汇市场参与者主要还是企业,金融机构仅作为经纪商代理客户调剂外汇,这与国际惯例相去甚远。(2)多重汇率并存,不仅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 官方汇率长期高估,而且不同地区的调剂汇率也存在显著差异。(3 )人民银行主要还是依靠用汇指导序列和调剂审批等行政手段调控市场。(4 )市场交易品种单一且不规范,主要集中于外汇额度的交易。鉴于以上存在的四点缺陷,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仍然不是真正规范意义上的外汇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更是相去甚远,它必然会被一种崭新的市场形态即全国统一外汇市场所取代。

全国统一外汇市场阶段(1994年1月至今)1994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对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实行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强制结售汇,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与过去的外汇市场相比,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主要特点表现在:(1 )实行会员制,凡经批准可经营本外币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可成为会员。(2 )实行分别报价、撮合成交的联网交易方式。(3 )中国人民银行以普通交易者身份入市交易,调节外汇供求,维持汇率稳定。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成立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已全面实现从地区分割、不统一的外汇市场向全国统一规范化外汇大市场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的多重汇率并存已逐步向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转变,标志着中国人民银行已初步实现从对外汇市场的直接行政调控向间接经济调控转变,标志着我国外汇资源的配置已逐步由计划方式向市场机制转变。实践证明,从1994年4月4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正式启动运行至今的5年时间里,全国统一外汇市场一直运作良好, 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特别是自1996年12 月1日起,我国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第2款、第3款、 第4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为我国外汇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在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中, 我国外汇市场也经受住了极其严峻的考验,外汇市场依然平稳运作,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避免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问题。外汇市场的最基本职能是产生均衡的人民币汇率,然而,从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不能全面反映我国外汇供求状况和外汇资源的稀缺程度。(1 )由于目前我国仅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对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这就把占相当部分的资本性外汇收支排除在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之外,外汇市场只能反映经常项目的外汇收支状况,由此形成的人民币汇率也就只能是经常项目汇率,甚至更主要的是一种贸易汇率,因而带有很大的局限性。(2 )即便是对于这一有很大局限性的经常项目汇率,由于我国对绝大部分企业仍实行经常项目强制结售汇,除外资企业和部分经批准可保留外汇收入的企业外,其余外汇收入都必须全部卖给外汇指定银行,而企业所需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又要持有效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购汇,因此,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所表现出的经常项目的外汇供求在相当程度上带有强制性,不能真正体现企业经常项目外汇交易的真实意愿,由此产生的人民币汇率也就不能真实反映经常项目外汇供求状况。(3 )由于对绝大部分国内企业仍实行经常项目强制结售汇,经常项目的持续顺差使结汇大于售汇,原来分散在企业的外汇必然会集中到外汇指定银行手中。但因人民银行对各外汇指定银行结售汇周转头寸实行限额管理,外汇指定银行对超过规定上限的结售汇头寸不得不在银行间外汇市场抛出,因此,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也不能充分体现各外汇指定银行的真实交易意愿,由此形成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汇率也就难以成为合理均衡的汇率。

外汇市场的特点有哪些 什么是外汇市场

什么是开盘价和收盘价?如何看开盘价?

外汇中的交叉汇率是什么意思

外汇投资保证金交易

英镑/美元:失去1.2690支撑将触发暴跌至1.2250 / 00 –德国商业银行